“警察同志,能不能不要處理他們?!?0多歲的陳大伯(化名)面對民警,竟然開口給騙子求情,讓民警都暗暗吃驚。 “他比我兒子還關心我,我都把他當‘干兒子’?!?br/> 陳大伯此時還不知道,他認的這個“干兒子”,手機里陳大伯的備注是“仆人4”。除了“仆人4”之外,“干兒子”還聯系著更多的“仆人”。無不是通過假意噓寒問暖,連哄帶騙的方式,向老年人高價推銷所謂的“名貴滋補品”。 讓很多老人徹底感到傷心的是,那些自己用養老金退休金買的滋補品,經鑒定只是含有西地那非、二甲雙胍、格列本脲等非法添加劑的東西,百害而無一利。 近日,浙江杭州錢塘區公安分局偵破一起向老年人非法銷售保健品的案件。經初步調查,該案團伙非法獲利近400萬元,被害人遍布全國,其中絕大部分,為80歲以上的老人。 案子棘手之處還在于,像陳大伯這樣的老人不止一個,有的人甚至放棄報案。民警胡立冬唏噓不已:“這些‘保健品’跟保健完全不搭邊,還傷身體。我也是老人家的孩子,真的到最后不忍心直接和老人說,只能讓他們家屬做工作。還有些老人,根本不肯來提供證據或者報案,怕家里人知道,怕家里人罵,這也大大增加了偵查難度?!?br/> 老爸在“干兒子”這里花了上萬元,親兒子最終發現不對勁,去年年底,錢塘區公安分局環食藥大隊收到市民陳先生(化名)的求助。 “我爸最近買了好多保健品,牌子我見都沒見過。老頭子承認說花了好多錢,能不能幫忙看看正不正規………” 民警很快找到了陳大伯。面對警察,陳大伯不像和兒子溝通那樣支支吾吾,而是把大致情況講的比較清楚。 87歲的陳大伯,在3年前的夏天認識了自稱是某老年協會工作人員劉某。劉某當時是主動打電話來的,劉某先介紹了老年協會關愛老年人的政策,又試探詢問他的身體狀況。一聽到陳大伯血壓、血糖都比較高,劉某就開始跟陳大伯嘮家常推銷。 “我最早就試著買了點‘降糖膠囊’,吃了之后,感覺確實有效。加上他的售后特別好,每天都打電話過來,問我身體情況好不好?!?br/> 獨居老人陳大伯被劉某的熱情打動了。陳大伯心里也有數,劉某賣的保健品價格逐漸走高,從50元,到2000元,最后上萬元,保健品越買越多,越賣越貴。 打心底,陳大伯把劉某當成了自己的“干兒子”。直到親兒子發現,情況不對了。 “我去看我父親的時候,發現他房間里多了一些‘保健品’。他說吃的有用,我想想也沒當回事。后來家里跟進貨一樣,都堆起來了,而且這些東西牌子從來沒聽過?!?br/> 親兒子的勸說效果甚微。陳大伯還有點慍怒,給兒子展示了對方寄來的贈品?!按矄?、餐具、古錢幣等等,這都什么東西??!老頭子還和我說,他們微信一直在聯系,不像是騙子。我不想和我爸吵架,只有報警?!?br/> 之后,錢塘區公安分局聯合區市場監管局,前往陳大伯家中取走“保健品”的樣品。經檢測,陳大伯購買的“保健品”中,含西地那非、二甲雙胍、格列本脲等非法添加劑成分。 進價5元賣出2000元里面還有對人體有害成分 民警調查發現,這些“保健品”,進貨價格5元。被犯罪嫌疑人一包裝,最高可以賣到2000元。 但這并不是犯罪嫌疑人最可惡的地方。為了讓老人家“感受”到“保健品”有療效,還添加了不少對人體,尤其是老人有害的成分,讓老人家深信不疑。 正如民警所說,“這些嫌疑人嘴上說著關心,心里卻比誰都狠心?!?br/> 陳老伯買的“保健品”中,添加劑西地那非、二甲雙胍、格列本脲是什么? 西地那非,俗稱“偉哥”!長期服用,對老年人心臟等會有不良影響,二甲雙胍和格列本脲雖然可以治療糖尿病,但副作用也比較明顯,特別是格列本脲,長期大量服用可能會造成低血糖和腎病,甚至死亡…… “舉個例子。他們賣的一款東西叫‘海馬益腎王’。包裝上寫著,含有鹿茸、鹿鞭、人參靈芝提取物,都是高檔名貴滋補品對不對?但嫌疑人交代,他們進貨成本5元都不到,這些名貴藥材怎么可能有?”胡立冬說,“除此之外,每一款印在藥品包裝上的生產廠家,在網上均查不到?!?br/> 很多來到派出所,并得知這全部是一場騙局的老人,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民警向記者展示了一張騙子記錄的表格。信息顯示,犯罪嫌疑人根據老人購買的價格高低,會“回贈”一點小禮物,讓老人家高興。 比如買了幾百塊,送一本臺歷;買了大幾千,送一套馬甲。像陳大伯這樣的“仆人”,會送一些駝絨褲、老酒等等。在暴利面前,這些禮品根本算不上多少成本。 但偏偏是這些禮物,讓老人們對騙子愈加深信不疑,覺得騙子是真的關心自己,把自己當親人。 起底愛做“干兒子”的嫌疑人 保健品行業出身,獲取大量老人信息 經過一系列的調查,民警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余某某。余某某反偵查意識之強,讓民警調查起來也非常困難。 2018年,他與朋友吾某一起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,主要目的就是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。他們從上級王某處進貨,“一共有8種,什么‘蟲草’‘美國黑金’‘鹿鞭王’‘降糖膠囊’等?!?br/> 這家公司一般會選擇在高檔寫字樓租辦公室,定期還會搬家?!氨=∑贰辈环旁诠?,而是放在距離公司5公里的員工宿舍隔間。 平時,由余某某親自負責收發貨,吾某則負責管理倉庫和包裝產品,他們另外招了兩名客服負責電話銷售。 整個公司,就這么4個人在運作。他們是如何找推銷對象的呢? 86年出生的余某某,此前在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工作。在這行做久了,他明白一個道理:老年人渴望長壽、渴望關愛、渴望交流。這也是他能屢屢行騙成功的最大原因。 之后,他私自拷貝了原公司的客戶名單,還在網上花錢非法獲得大量老人信息。 隨后,余某某團伙便虛構各類老年協會、退伍軍人保障協會等名義,逐個向名單里的老年人電話推銷。 余某某行騙還有兩大特征,值得大家警惕。他從不在公司或者倉庫所在的小區寄件,而是專門跑到附近幾個小區,用別人的身份證發貨,而且幾乎每次都選擇到付的方式收款。民警回頭追查起來,就非常困難。 民警將余某某、吾某、張某等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后,又在其員工宿舍內搜出8類有毒有害保健品1100余盒。為使證據鏈完整,今年6月,錢塘警方趕赴河南,將余某某的上家王某某抓獲。 王某某也并非生產廠家,而是一個二道販子,可見“保健品”成本之低。 目前,此案嫌疑人因涉嫌妨害藥品管理罪、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、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被移送起訴,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。 民警感嘆,老年人的騙局,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子女關心。子女關心了,老人才不會去別的地方尋找關愛,才不會買了大量假貨后才被發覺,才不會要靠“保健品”去治愈疾病。 子女的關心關愛,才是老人家健康最好的“保健品”。 來源:中央政法委長安劍
來源:臨汾長安網